简介

微信思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产品创新,发展之源(5)(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作为微信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黄晓凌要做的便是如何利用微信重构酒店的服务模式,实现对酒店客户服务的闭环。

虽然这次饭局三方“摩擦”出了不少火花,但是,对于“智慧酒店”如何执行和三方是否合作并没有太多下文。

不过,过了一个月之后,事情有了转机。起因是微信团队的一位名叫殷洁的人找到了黄晓凌。当时微信希望做一个试点,打造出一个全智能化的酒店,就问黄晓凌有没有兴趣?黄晓凌很快就想到了吕坡和伍国柱,于是就张罗殷洁到了杭州,开了个“四人会议”。在原有的“智慧酒店”的构想中,殷洁想做的是自助机,通过自助机可以实现check-in、支付和制作门卡的问题。不过,黄晓凌直接否定了殷洁的构想,“房卡的问题可以通过智能解锁来实现,微信就可以解决了,自助机就会变得不再重要了。”

有了5月份的那次讨论基础,解决了不做自助机的问题,很快,四方确定了要一起来实现“智慧酒店”的工程改造。

一个艰难的抉择:APP还是微信?

在街町内部,有一个“智囊团”,主要成员都是街町的管理层,负责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讨论。

此前,街町对于微信的态度比较“谨慎”,始终未试水微信,与移动互联网也无任何亲密接触。

随着微信的火爆,伍国柱很快有了严重的紧迫感,一种恐被时代抛下的危机感笼罩着他。

于是召集“智囊团”开会,讨论街町应该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但是,“智囊团”内部对于选择微信还是APP却出现了重大分歧,当时讨论的焦点在于:哪个更适合现在公司的阶段,哪个从长远发展更为有利,哪个更符合用户使用的需求。

赞成选择微信的“智囊”们认为,APP开发成本高,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解决用户的使用成本。

而当时,街町全国门店仅有6家,规模用户下载量和留存率很有可能都是大问题,毕竟用户手机软件多如牛毛,而酒店这样一个使用频度以及使用范围都不太高的APP,淘汰率会很高,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用户会为了定街町的房间而专门去下载APP吗?渠道途径太多了,没有必要!

主张做APP的“智囊”有自己的坚持:APP可以深度体现街町的一些运营想法,实现更为个性化的功能,虽然留存率和下载量需要大力发展,但是品牌植入可以深入人心。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街町要不要把东西全部放在微信这样一个篮子上。

这种担心来自于微信上依然有很多的限制和制约,微信上的政策和策略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如果把重点放在微信上,很有可能会造成“前功尽弃”,也许在未来几年内,甚至几个月内出现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替代了微信,街町怎么办?

几个回合下来,“选择微信还是APP”的问题还是没有最后确定。伍国柱觉得路径的选择已迫在眉睫,于是,在最后一次讨论会上,以伍国柱为首的“智囊团”决定说服坚持做APP的同事。伍国柱在讨论会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微信公众号能够实现的东西,移动APP同样能够实现并且有可能实现得更好,但从用户使用便捷性上考虑,微信公众号显然具备三方面的优势:

(1)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使用微信,微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比较之下,微信客户的教育成本较低;

(3)在用户的获取成本方面,APP“重”、微信“轻”。

APP模式获取的成本和步骤更多,需要下载安装,对于用户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负担;微信触手可及,现在大多数人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远远高于花在操作APP上;一种是带明确目的性的强应用,一种是社交属性更浓的强关系。最终,在伍国柱的坚持和强有力的观点面前,“智囊团”内部握手言和,赞同街町酒店走上微信之路。用伍国柱的话来说,你不去做,你东西出不来,你做了至少会更了解。

你永远不走出这一步,你就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在什么地方。伍国柱面临的现实则是,街町的开发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做服务号,万一后期服务能力跟不上怎么办?于是,他决定从订阅号开始。

2013年年底,正值街町酒店@杭州西湖Beatles开业之际。街町酒店微信公众号便借助这个契机,尝试着开始做推广。通过粉丝报名、微信抽奖、朋友圈转发分享等手段对街町酒店@杭州西湖Beatles这一新店进行宣传,惊喜的是,效果很不错。当时正值淡季,但利用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的推广,为新店带来了较高的入住率和知名度。新店正式营业10多天之后,出现了无房可订的情况。

在总结经验时,街町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促成:

(1)新店的产品本身带给客人很多惊喜;

(2)街町酒店的客源群99%都是微信的用户和玩家,对于公众号上线新功能的接受和操作的教育培训成本几乎为零;(3)新功能做到了街町酒店一直强调的“用户思维”,所以也带来了又一轮的客流高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微信思维请大家收藏:(m.ythwx.org)微信思维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