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长白山下好种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人参烘干(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些钱,陈氏说要让静涵拿着,静涵没要,让陈氏存起来了。

忙过了这些蚕茧,接下来就是种蘑菇了。依然像去年那样,用打眼的东西在木头上打好眼,然后把菌种填进去,再盖上木头就行了。这一次种的种类就多了,榆黄蘑去年的那些还在出蘑菇,这次就少弄些好了。现在还没到七月呢,这些蘑菇种上了,估计今年能够出一茬。木耳在秋天生长的品质倒是比春季的更好呢。

因为家里只有那两栋房子,地方不大,所以静涵也就只能少种些榆黄蘑和平菇,多种一些猴头菇和木耳了。要是以后买房子,还真的就得弄几间大房子,专门用来冬天出蘑菇的,要不然,这蘑菇的买卖就不用做了。静涵心里想着以后的事情呢。

种完蘑菇,家里的参籽又该要掐了,接下来还要拦参籽。家里少了好几个人干活,所以也只好大家齐动手,尽量快点干了。

文翰他们要去参加院试,所以七月中旬的时候,文翰就跟子轩和鹏程结伴走了。临走之前,文翰回了一趟参场子,陈氏给文翰拿了三十两银子,用作这次院试的花用。因为还有别人一起结伴同行,再说家里也实在忙不开,所以许家就没有人陪同。倒是岳家,派了两个下人,跟着一起。

文翰一走,陈氏就每天都要念叨几句,大家都说这儿子连孙子都赶不上啥的,陈氏这才放下了,不再念叨。

接下来,地里的粮食该往家收了,村子里又定下了八月十二来起棒槌。今年人手也不那么够用,这下子可就忙了起来,大家起早贪黑的,用了六七天,才算是把地里的庄稼全都收了回来,又挨样的处理完。文宣和文昌在八月初十这天回来,帮家里起棒槌啥的。

今年又要了三十丈参土,所以还是上交了一百二十斤的棒槌,剩下了一百七十斤,陈氏领着媳妇和孙女们把棒槌刷好了蒸上。文成也不再往镇上送鱼了,大家一起进山去划拉各种东西,一年也就这么几天的好时候,谁舍得浪费啊?

中秋节的时候,庆年和志德两家也回来了,帮着家里忙活了两天,然后才走。好歹的这才算是把那些起了棒槌的地方全都拦了一遍,大概拦出来的棒槌还和前两年差不多,大家陈氏她们又把这些全都给蒸了。

今年的天气到了这时候开始捣乱了,成天的下雨,不见个日头。这下子可把陈氏给愁坏了,这些棒槌蒸熟了,是要晾在外头晒干的。可是这样的天气,棒槌别说晾到外头了,就是放到屋里都不行。眼看着棒槌不干,就要长毛了,把陈氏愁得嘴里都起泡了。

“奶奶,这个你愁啥啊?咱家闲着的那两栋房子里头,不是有火墙和炉子的么?把棒槌都弄进屋,然后烧上火烤着呗,注意点通风,一样能把棒槌烘干的。”静涵问明白了奶奶为啥着急,然后哭笑不得的说道。前世的时候,有那种专门做人参的货屋子,就是为了烘干用的。前几年的天气都不错,静涵也就没想起来。

陈氏听了,半信半疑的说着。“这样能行么?以前可没试过啊?”

“奶奶,你放心吧,没问题的。就是烘干的棒槌,比晒干的棒槌颜色略微暗了些,不仔细看没事的。总比咱们这么样,让棒槌都长毛了好啊。”静涵劝着陈氏。

陈氏无奈也只好同意了静涵的法子,把那两栋房子里头搭上了些架子,然后把棒槌叉子抬进去,屋里烧上火墙和炉子,烤着那些棒槌。这办法果然好用,棒槌渐渐的干了。

喜欢长白山下好种田请大家收藏:(m.ythwx.org)长白山下好种田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