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和闪电幽会的第一人(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有鉴于教育的蓬勃发展,缅北地区的造纸和印刷需求大幅度的上涨,加之当地草木资源丰富,只要方法得当,自然可以制造出质量和数量都非常可观的纸张。

这一变化虽然是在1751年就发生了,在时至一年之后的今天,这一增长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意识到了教育的廉价化,再考虑到工商业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收入增加,所以更多的孩子都已进入到学校之中,就连阿瑜陀耶王朝那边竟然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类似的动向。

女皇当然不想俄国在这方面落后于一些东方蛮族,所以他给予了海宁许多政策上的便利。

由于古登堡印刷术已经出现了300年左右,加之海宁的仆人们储存了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料,所以海宁很快就在圣彼得堡创建了多家印刷企业。

除了书籍之外,这些印刷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当时方兴未艾的报纸行业当中。

1752年的时候,加拿大有了他们的第一家报纸,而在更早一些的1750年,英国人还推出了专门的高等学府刊物《大学生》。

虽然这一刊物没能坚持半年,但海宁已经由此认识到某些事情的时机已经成熟。

而他的手下们不但不会让英国人专美于前,还会像制造蒸汽机那样,随时随地都要抢夺他们的那些世界第一。

由此,颠覆欧洲学术界的载体,在原有的《环球新闻》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环球学报》、《圣彼得堡综合快讯》为代表的一大批报纸,他们借演奏会和医院体系营造起来的人脉圈子,开始凶猛的涌入欧洲贵族的生活圈子。

而这三大报纸开张的第一篇报道,就公然挑战了当时许多封建人士的腐朽认知。

这篇报道的标题是:《富兰克林:与雷电幽会的第一人》!

不过,这篇报道在介绍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之外,而对于雷电的本质进行了探讨,甚至还简单的介绍了环球集团已经在进行的关于电与磁方面的实验。

如此震撼人心的报道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电磁试验的初步结论,更是引起了无数学者的好奇。

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一些人斥之为荒诞谬论,而另外一些人则试图掌握更多的研究细节。

很快,有很多人沿着本国贵族前往俄国的道路踏上了相同的路程,只不过他们这次不再是为了演奏会,而是为了一次科学的盛会。

据说,有些对俄国毫无好感的学者也在这次行动之中,可见海宁及其环球集团的吸引力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

而且,在人们下意识的观点当中,俄国也已经和环球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对于欧洲人来说,想要寻觅环球集团的踪迹,似乎就应该前往俄国。

这当然让伊丽莎白女皇感到万分高兴,但也让路易十五怒不可遏,因为,他们法国人才是最早和环球集团进行友好交流的国家。

葡萄牙在这方面也只能算是后来居上,但被超越一次的法国怎么能够被更加落后的俄国再次超越呢?

因此,法王要求他的大臣们,赶紧推进与环球集团的全面合作谈判,这次谈判拖延的时间未免也太久了。

但这位国王并不知道的是,本国的某些大臣们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有鉴于环球集团的行政管理服务套餐在俄国取得的飞速进展,他们开始为俄国的同行以及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国王如果拥有更好的选择,那他们当然愿意换掉一批大臣。相对于一群碌碌无为,连谈判都迟迟未能取得更大进展的人来说,能够让圣彼得堡再次成为整个欧洲关注的核心,显然是更加值得夸耀,也更容易得到认可的成就。

虽然,现在的行政管理服务套餐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而且国王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胆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为那意味着将自身的行政权力拱手让给环球集团,所以双方肯定会在利益方面进行最为理智的权衡,目前的试点区域很有可能不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扩展。而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下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王不会更加依赖这些试点区域的总督,这些人在将来甚至有可能扮演着内阁首相的角色。一旦那样的情况出现,掌握在现有官僚手中的权力将会被大幅度的削减。

一群没有实权,徒有其名的官僚,在这群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眼里能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他们不可能不对海宁的环球集团加以提防。

喜欢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请大家收藏:(m.ythwx.org)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