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六十四章 两个小组、两个方向,薛志超、王虹:我们还有这种技术?(3/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理论研究方向上,黄振极少能做出贡献,一直到现在,他做的大部分都是基础工作。

这天开始,两个组就开启了‘科研竞赛’。

保罗希望能证明‘空间波动论’的正确性,也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指导实验,而不只是被放进角落里长期用不到。

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则是希望研究能有突破,他们的竞争对手可是保罗。

他们都没有把王浩算在内。

在空间波动论和空间粒子论的争议上,王浩从来没有固定的倾向,也不会和学生竞争什么。

虽然分成了两个组做研究,但万千大道、殊途同归,实际上都是要对力场穿透、能量传送问题进行解析,只不过对空间的理解,研究方向不同。

王浩和保罗的研究,进展非常稳定,他们认为湮灭力和空间密不可分,就像是电力、磁力的关系一样,有一种出现,另一种就会出现。

他们以此确定了一个问题--

带方向的强湮灭力场和空间吸收有关联,而带方向的弱湮灭力场,则和空间制造有关联。

强S波是吸收空间,弱S波是创造空间。

“引力场,是一种常规湮灭力场环境下的弱力场,弱力场会被常规力场环境同化。”

“如果能制造出带方向的弱湮灭力场(反重力场),其作用一定是制造空间,会让两个相邻的位置变得很远……”

陈蒙檬小组的研究进展也很快。

他们已经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利用粒子边界理论解析‘反S波’问题。

两个星期后,陈蒙檬小组找到了王浩。

她们提出了‘空子’的概念,只是知道该怎么去联系空子和空间穿透问题。

“或许,可以塑造一种特殊空子的概念?”

“比如,‘反空子’,反空子会和空子中和,那么就能够让空间瞬间消失。”

“你们卡住的位置是数学框架吧?”

王浩仔细一思考,就知道他们碰到的问题了,想象‘反空子’是很容易的,但塑造其中的数学基础确实非常困难。

他仔细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以塑造一个特殊的框架,可以参考弦理论对于高维时空的解析……”

喜欢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请大家收藏:(m.ythwx.org)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