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越而来的胜利曙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苏军防御态势,贝加尔军区在贝加尔湖中苏边境地区投入了3个集团军,在外贝加尔中苏边境地区远东红旗集团军约30个步兵师,10个独立坦克旅,10个航空兵师,900辆坦克,3000门火炮,400架飞机。滨海地区中苏边境2个集团军加太平洋舰队。

中国投入海军太平洋第1舰队101/102海军陆战师,4个机械化集团军,30个摩步师。海军太平洋第1舰队101/102海军陆战在完成收复海参崴后1个师的兵力航行7千公里在近北极的季克西登陆沿勒拿河向南攻击苏军背后。第1机械化集团军从新疆哈巴河县沿额尔齐斯河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沿阿拉山口向哈撒克斯坦开进。空军投入战斗机1080架,轰炸机3000架。

中苏外长级会谈在莫斯科举行。顾维钧先阐明中方是根据中俄不平等条约通过谈判收回中国固有的领土,贵国导师列宁的谈话算不算数,顾外长如今的腰杆硬得很,玩虚的现在中国不流行。

莫洛托夫表示苏联政府尊重中国政府但那些条约具有法律作用。列宁的谈话中国方面曲解了。

“莫洛托夫先生,我可以这样理解,苏联政府拿到手的东西是合法的,就像在波兰、芬兰。谁的拳头硬,谁合法。?”

莫洛托夫真的烦,东西两边虎视眈眈,中国人只是要个借口。“你们要来抢,我们奉陪。”战斗民族火爆了。

“好!苏联不愧是大国,玩得起。”顾维钧意思是你苏联承担得起严重的后果。外交场合的套话。

莫洛托夫一脸严肃;“苏联政府可不是吓大的。”中苏两国不欢而散。中国国内群情高涨。各种反苏游行天天有。斯大林立马全力在和中国接壤的边境排兵布阵。

罗斯福在白宫和几位幕僚商讨国际局势。欧洲英国人在苟延残喘,丘吉尔那凄惨的声音老在白宫回荡“看在老祖宗的份上,拿兄弟一把。”

亚洲,中国收拾了日本,苏联不过是时间问题,中国的铁路。公路日夜不停的行驶着北上的军列、军车。这已经不是秘密了。美州还会安全吗?重要的是世界面临重新洗牌,美国能分上一杯羹吗?看来是要想法子让美国加入的时候了,还得摆平那些老爷。

由于德国人买到了中国的雷达,知道英国的雷达投入了实战,戈林并没历史上那么猛,尝试了几次损失后,要求中国帮助在英吉利海峡边建雷达引导站,防御英国空军。经中德两军参谋部协调巴巴罗萨计划定在1941年4月1日。李思源有两个方面考虑,后世德军遇到的严寒,自己的进攻计划,近北极的季克西地区要六月才能航运。这是探索北极地区作战的尝试,美国有可能在北极开辟航线挽救苏联。

41年中国元宵节的二天,2月11日林森总统在任期的最后4月内访问德国,下任总统复兴党李宗仁在中期选举中高票获胜,得益于复兴党带给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他自己在两广地区乃至长江以南的影响力。

与林森总统同步的是太平洋第2舰队在原重庆号航母舰长王深少将司令的率领下广东、广西、湖南号、台湾号四个航母战斗群将驶向马达加斯加第二母港。在法国投降德国后,法傀儡政府同意中国全面介入马达加斯加的事务。中国投巨资,并暗中帮助马岛人民脱离法国殖民统治。

柏林

林森总统在加入轴心国的文件上签字,震动了全世界。比从柏林机场起飞回国的运-9总统专机还响。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的核心是;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分为:

北方集团军(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

第16军团(由恩斯特布施指挥)

第4装甲兵团(由埃里希赫普纳指挥)

第18军团(由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

第1航空舰队(由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

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

中央集团军(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

第4军团(由京特冯克鲁格指挥)

第2装甲兵团(由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

第3装甲兵团(由赫尔曼霍特指挥)

第9军团(由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

第2航空舰队(由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

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

南方集团军(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

第17军团(由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

第1装甲兵团(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指挥)

第11军团(由欧根里特尔冯朔贝特指挥)

第6军团(由瓦尔特冯赖歇瑙指挥)

第4航空舰队(由亚历山大罗尔指挥)

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而来的胜利曙光请大家收藏:(m.ythwx.org)穿越而来的胜利曙光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