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元朝帝国风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忽必烈魂归天堂传国玉玺重现人间(二)(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至献帝时,董卓发动叛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一天早晨,兵士看见城南甄的皇宫中,一口井中有五彩云气,就派人进去看个究竟,发现一个投井自尽的宫女,她的颈脖上系着一小匣,匣内所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他的妻子吴氏处。

后袁术拘捕了吴氏,夺得了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带着玉玺到许昌,当时曹操位高权重,挟持着献帝,狐假虎威,号令诸侯,至那时,传国玺得以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献帝被迫“禅让”,自行退位,曹丕建立了魏国,改元黄初。就命令人在传国玺的肩部,刻上了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实他并非是篡夺汉朝的政权,其实完全是欲盖弥彰,人所共知。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仿照魏国篡夺汉朝政权的办法,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到了晋王朝。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玺归给了前赵王朝。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玉玺。更是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又过了二十年,再传给了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的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朝再次统一中国,将传国玺收入了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王朝灭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逃避到漠北突厥部落。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王朝,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心花怒放,高兴得不行。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废除了唐哀帝,夺取了政权和传国玺,建立后梁王朝。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立后唐国,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的投湖自尽,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传国玺,没有结果,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的人,在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是秦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是真货。而朝野有的识之士多持怀疑态度,认为那是假货。

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当时人有人讥笑他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其实徽宗好像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在其中,只是很少有人知道罢了。

玉玺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梁城,徽钦二帝被掠到北方,“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就销声匿迹,无人知晓了。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世祖忽必烈死后。“传国玉玺”忽然出现在大都,被人拿着在市场上叫卖,为当权的总理伯颜发现了,就叫人购买了下来。

这枚印章的来历,真是说来话长,历经波折。原来是木华黎的曾孙硕迪,他死亡以后,家庭逐渐贫困起来,他的妻子穷困潦倒,难以为生,就拿出家里收藏的一枚玉印,在市场上去贩卖,被朝廷中的中丞相崔或买了过去。崔或就召唤秘书监丞杨桓到家里,共同辨认印章上面的文字,认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大篆体字。崔或看了非常吃惊,说:“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秦朝的玉印吗?”

人们不可理解的是,秦朝的玉印早就在战火中被毁掉了,为什么现在又重新出现了,况且木华黎是元代初期名将,既然得到这枚玉印,怎么能瞒着皇帝隐藏起来,不直接献给皇上,由此看来,这枚玉印一定是伪造的,不是真实的,不过是借此机会向朝廷讨好,投机取巧罢了。后来这枚玉印就贡献给了过去的太子那位姓弘吉剌的老婆。

喜欢元朝帝国风雨请大家收藏:(m.ythwx.org)元朝帝国风雨一团火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